close
以下若有錯誤, 煩請高手不吝指教
 
要講到遠山為何是藍色的原因之前,
要先瞭解不同波長的光, 散射(scattering)能力有何不同,
(這段不懂也可直接跳到下一段),
根據瑞利(Rayleight)散射公式, 
電磁輻射(包括光波)被一個小圓球散射,
(圓球可能是一個粒子、泡沫、水珠、或甚至於密度漲落)
散射光的強度和入射光波長λ的4次方成反比。
(Ref. from 維基百科-瑞利散射)
因此波長較短, 被散射的程度較高
 
而可見光部份, 人眼可簡單區別出:紅、澄、黃、綠、藍、靛、紫
其中藍、靛、紫的部份, 是波長比較短的光, 
因此比起紅光, 藍光紫光碰到空氣分子更容易出現散射現象。
另外,人眼對顏色的敏感程度, 以黃綠色最大, 往頻譜兩邊走,
敏感程度呈現鐘形分佈, 愈來愈弱, 因為人眼對紫光的敏感度遠小於藍光,
因此藍光紫光被散射後, 人眼只會看到藍光。
 
假設地球表面沒有空氣, 那麼我們上午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
只有太陽附近是紅色以及黃色。
而實際上地球表面充滿著密度分佈不均勻的空氣,
因此待在地表看太陽, 一樣看到紅色黃色, 但會覺得天空是藍的,
這是因為不是射到我們觀看角度的光, 全部都不斷被空氣散射, 而使得
天空任何角度看起來都是藍色的。
(傍晚時, 雲因為反射太陽光而呈現偏紅色)
 
而山本身反射出來的光包含各波段, 但一定是以綠色居多(植物造成),
由於遠山和我們之間隔著厚厚的空氣,
遠山的反射光會被空氣不斷吸收和散射,
使其本身的綠色變得很弱, 而視覺上完全被空氣中的藍色散射光的顏色所掩蓋。
因此, 當遠山反射光(偏綠)的散射光(偏藍), 加上空氣中的藍色散射光,
兩者疊加一同射入你的眼簾時,
你便覺得所有的遠山都是藍色的, 而且藍的程度較空氣散射過來的更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ar180 的頭像
    Bear180

    Bear 180的部落格

    Bear1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